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教师上海之行学习体会

2023-10-31 本文已影响 1.46W人 

这次为期一个周的教师培训,是学校提供给我们高三文化课教师的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因此我们每一位成员都非常重视,而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这次提高专业素养的培训机会更是倍感珍惜。回顾此次上海之行,让我收获最大的莫过于两位上海教师的语文公开课了,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听课感受。

高三教师上海之行学习体会

本以为上海属于全国教科研的前沿阵地,公开课一定上得“花样百出”、“五光十色”,必定是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轮番上演,来一场让听课者应接不暇的“视听盛宴”。但这两堂课下来,尤其是上海静安中学特级教师陈美老师执教的这堂《孙权劝学》,让本来等着“看热闹”的我一下子沉静了下来——这才是我心目中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这才是充满语文味的魅力语文课堂!

说这堂课扎实,并不是说这堂课教师落实了多少文言文现象,进行了多少背诵、默写的检查,而是说,学生在这一堂课上真正学有收获,课堂指向是真正落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文言文教学,陈老师成功地做到了“文”和“言”的并重。我们都知道,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说,“所谓阅读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去走出来”。陈老师这堂课给我的感受就是如此。整堂课陈老师引导着学生把这篇课文当成一个文言小故事,贴合初一学生的学情,把学生围绕着题目自行提出的.问题“劝什么?劝谁?为什么劝?劝他学什么?结果是什么?”等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问题,把整篇课文根据人物角色巧妙地分成“孙权劝、吕蒙学、鲁肃赞”三个部分,化整为零,在引导学生在体会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的过程中落实了文言文“言”的问题。在课堂上,“言”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最终是为“文”服务的。

由于教师问题的设计也就是说要“教”的问题洽洽就是学生自学学不会的问题,所以课堂推进得很自然,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水到渠成的,并不是什么预先演练好的,所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来,文言并举,既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弄懂了字词句的含义,又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我想,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积累,还更应是这样的“文化”的积累。只有如此般的课堂,才真正称得上是扎实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本就应该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一个沉默的语文课堂一定不是一个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在我们平日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实效,赶进度,往往会越俎代庖,以讲代学,不会给学生太多的朗读文本的机会,把原本好好的一堂文言文的课上得没滋没味,连自己都不愿意去上,更不用提学生一上文言文课就“昏睡”了。而在陈老师的这堂课上学生各种形式的诵读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真正读有收获,是乐读、爱读。由此我在想,学生是通过朗读结合文章或作品中固有的语气、节奏、情感来感受、品味作者的语言,并由此理解、体清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朗读仅仅作为一个教学步骤浅尝辄止甚至蜻蜓点水的体现出来罢了,而应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即不仅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而且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由易到难诵读课文。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这次讲座一位专家的一席话,来听课的时候都是热热闹闹,回去以后就风平浪静了,如果是这样的听课那就是在浪费资源。我也会不断地提醒自己,把收获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